2024-03-18
2023年7月3日至8月6日,2023年通识教育联合暑期学校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作为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的品牌活动之一,通识教育联合暑期学校已成功举办三届,纳入北京大学暑期学校统一管理。今年暑期首次开设线下课程:9门2学分课程,涵盖了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音乐学院等高校通识教育名师主讲,超过1200名来自全球多所高校的学生选课,在这个夏天,在北大校园一起感受通识教育课程的魅力。
在本期通识教育联合暑期学校的各门课程中,教师对课程的精心设计安排、热情细致的讲授、充分的讨论与互动,都让修读该课程的学子们收获满满。暑期学校课程安排时间较为紧凑,这既给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让来自不同院校专业的师生们得以进行更充分的交流。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表达着对通识暑期学校、对老师助教与新认识的同班同学们、对北大校园的喜爱与不舍。
终于在本科期间的最后一个暑期课程我来到了“《资治通鉴》导读”的课堂,姜鹏老师幽默风趣,同时我在精心制作的课件里面也感受到他的专业与严谨。因为是通识课,所以姜鹏老师更加注重启发我们的问题意识,每一次的主题都引起我们的思考与私底下的讨论,这个过程也让我对宋史再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总之是一次重温之旅,收获满满,选这门课入股不亏!
——吴可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课程:《资治通鉴》导读
“起初选课后,一度担心对专业乐理知识一窍不通的自己,是否能听得明白,跟得上进度。上完全部课程才发现,老师运用极富感染力的授课风格和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将那些看似离我很遥远的专业知识,变为通俗易懂的表达,从而将音乐的本来面目,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无论是“VBB”、“五架马车”,还是十种节奏型的速记口诀,老师将这些概念和方法要领以极简单明了的方式展示出来。
在修读这门课程前,我从未搞清楚什么是听觉文化,也从未思考过自己对不同音乐的偏好是从何而来。通过修读本课,不但重新对这些问题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而且激发了我对精锐化聆听音乐的兴趣,也开始逐步尝试从“古典”“流行”“民间”“世界”四种分类对音乐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听觉文化与世界文明“这门课程带给我太多的收获,今后我也会努力践行老师在课程总结中的寄语——“记住音乐,记住方法”。
——苏名鹤(北京大学)
课程:听觉文化与世界文明
“在学习欧洲文明历史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感欧洲文明的丰富多样和其对现代世界的巨大影响。这门课程带领我穿越时空,了解了欧洲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这门课程让我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过去的镜子,更是我们理解现在和塑造未来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欧洲文明历史,我也更加珍视自己所拥有的现代文明成果,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郑钧之(香港教育大学)
课程:欧洲文化:从古典希腊到文艺复兴
“短短两周时间,能够收获如此纵深而广阔的知识,我感觉非常满足,不仅在于探索了一个有些“明珠蒙尘”的知识专题,而且在于对艺术史论的研究传统、分析方法有了间接的了解,我从中看到了更加广阔而丰富的一丛知识树和充满解释力的研究视角。
——张贞贤(北京大学中文系)
课程: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与文明
“在联合暑校中,我作为对荷兰艺术史一无所知的新手,忐忑地跟随刘晨老师的指引,走入了庞大的绘画世界与非凡的艺术殿堂。最初热身练习里的每一幅画都让我不知所措,但在热烈的课堂讨论氛围和助教认真的指点下,畏难情绪烟消云散。之后,在学习两位大师的生平和画作时,在积累绘画欣赏技巧,辅以阅读入门文献的每日学习中,我的感知逐渐敏锐,世界遂以更五彩斑斓的面貌呈现自身。最后,我尽最大努力完善结课文章,打磨之中亦有感悟。从艺术的海上来,我得以更仔细地体验生活的真、观察生活的美,这或许是这段夏日最难忘的收获。
——倪筱玥(北京大学)
课程:伦勃朗与维米尔
课程: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世界
——薛炫南(澳门科技大学)
课程: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世界
项目简介
通识教育联合暑期学校由“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主办,纳入北京大学暑期学校管理。首次举办于2021年,旨在打造一个全国性的通识教育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邀请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中广受欢迎的通识课程教师线下授课,促进通识融通,涵育通识文化,培养通识之才。本次为项目开展的第三年。通识教育联合暑期学校接受北京大学与其他国内外本科院校的在校生(本科生或研究生)、高校科研院所的老师、北京大学本/硕/博学位项目校友申请,择优录取。修完课程的北大学生可直接获得学分,非北大学生可获得北京大学暑期学校官方成绩单,凭成绩单向本人所在学校申请转学分。
来源:通识教育联合暑期学校工作组